這里是最好的音樂課堂,戰勝侵略者需要文藝刀槍。這里是最好的音樂課堂,建設新中國需要精神脊梁…… ”
經典作品
賀綠汀,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1903年出生于湖南省邵東縣九龍嶺鎮新庵堂村(現改名綠汀村),是從普通農民家庭走出的人民音樂家。

1934年,賀綠汀憑借《牧童短笛》在俄羅斯鋼琴名家齊爾品“征求有中國風味的鋼琴曲”比賽中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賀綠汀先生創作于1934年的一首鋼琴曲。該曲是音樂界第一首具有鮮明、成熟的中國風格的鋼琴曲,刻畫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風格的中國田園音畫,曲將西方的復調寫法和中國的民族風格相結合,將歐洲音樂理論與中國音樂傳統相結合,呈現出獨具一格的中國風格特征,為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翻開了新的一頁,是我國近代鋼琴音樂創作上一個具有創造性的范例。
天涯歌女 鄧麗君 - 巨星珍藏系列10-何日君再來
1937年,賀綠汀投入左翼電影事業為《馬路天使》譜寫主題歌《天涯歌女》,成為當時大街小巷都在傳唱的歌曲,至今仍家喻戶曉;
《天涯歌女》是1937年上海國泰影片公司拍攝的《馬路天使》中的插曲,詞作者是鼎鼎大名的田漢,由30、40年代著名的歌星“金嗓子”周璇演唱。曲調采用了江南民歌的音樂素材,四句唱過后,接上一串襯字‘哎呀哎呀’,把第四句重唱一遍,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再加上旋律簡明優美、好聽上口,深為廣大群眾歡迎。
游擊隊歌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 - 世紀歌典·三四十年代
同年,賀綠汀在八路軍辦事處煤油燈下一夜之間連詞帶曲寫下《游擊隊歌》;
《游擊隊歌》它曲調輕快、流暢、生動、活潑,以富于彈性的小軍鼓般的節奏貫穿全曲,既給曲調以進行感,又表達了游擊戰士們巧妙、靈活地與敵人周旋,伺機消滅敵人的典型形象。全曲音域集中,形象鮮明,語言通俗,直到多年后的今天,還一直保持著經久不衰的魅力,贏得了國內外群眾的喜愛,這是與其內容的戰斗性和音樂形象的鮮明生動、群眾性的語言和通俗的形式分不開的。
嘉陵江上 劉秉義 - 名曲憶當年(第三輯)---抗日戰爭時期歌曲
1939年,賀綠汀又以近似歌劇詠嘆調的方式創作抗日救亡歌曲《嘉陵江上》,至今仍廣為傳唱。 注:《嘉陵江上》本是端木蕻良1939年作于重慶的一首散文詩,后進作曲家賀綠汀譜曲成為一首為大眾熟知的抗日救亡歌曲。歌曲寄托了作者對失去的家園——東北三省的懷念,唱出了收復失地的決心,深情地表達了成千上萬流亡到大后方,悲憤地“徘徊在嘉陵江上”的同胞,對強占了自己家鄉的日本侵略者的切齒痛恨,對淪陷在敵人鐵蹄下的故鄉和親人的深切懷念。
劇情梗概
原創歌劇《賀綠汀》以20世紀上半葉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爭取解放的宏大歷史為背景,真實再現了人民音樂家、上海音樂學院老院長賀綠汀怎樣從青年時期開始把個人融入大時代,始終向往光明,奮進不止,成長為時代的歌手、人民音樂家的感人故事。
在劇中,賀綠汀如真實生活中的他一樣,總是穿著普普通通的洋裝,卻揣著一顆中國心。他的音樂就像上海一樣融匯著中西,為人民歌唱,做時代歌手。
全劇以真實典型事例為主要情節,表現賀綠汀承先啟后,融會中西,開辟文化自信和追求卓越的音樂之路。全劇以主義的真、人格的善、藝術的美,樹立起主人公藝術人生的光輝典范。
《賀綠汀》由上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林在勇總策劃并作詞;著名歌唱家廖昌永執導;著名作曲家張千一領銜作曲,作曲團隊包括三位優秀青年作曲家戴維一、邱曉柳、徐可;上音青年劇作家陸駕云編劇。
主創團隊
上海音樂學院 原創歌劇《賀綠汀》
演出日期
2018年8月1日-2日 19:30
演出時長
105分鐘(含中場休息15分鐘)
演出票價
880/680/580/380/180/100 元
演出地點
北京保利劇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