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多位老戲骨曾參演《雷雨》,于是之鄭榕朱琳為何深感困惑
今年是曹禺的名劇《雷雨》問世85周年,同時也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雷雨》65周年。《雷雨》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看家戲,它滋養了幾代演員,也滋養了幾代觀眾。
作者 楊慶華
2004年北京人藝第三版《雷雨》劇照
1954年首演
1953年12月8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以下簡稱“北京人藝”)副院長兼副總導演歐陽山尊主持召開黨組、支委聯席會,決定1954年排演《雷雨》。
北京人藝選擇演《雷雨》,經過了一些波折。1953年第二次全國文代會號召上演“五四”以來的優秀劇目,北京人藝黨組研究后認為劇院應當首先演出曹禺的作品。劇院征求曹禺的意見,曹禺希望先上《雷雨》。當時剛剛經過文藝整風,人們對排演《雷雨》有疑慮,對《雷雨》劇本的理解也各式各樣。有一種觀點認為《雷雨》有宿命論,“要選一個與今天的現實相結合的劇本”。盡管這種觀點及時得到糾正,但在《雷雨》劇組長達7個月的排練過程中,普遍存在用階級分析論去分析劇本。演員吃了不少苦頭,走了很多彎路。
演員鄭榕(飾演周樸園)對當年于是之排演《雷雨》的情景記憶深刻:“于是之沒有那種生活經歷,所以排《雷雨》,于是之站著都不知道怎么站,走路都不會走了。導演夏淳越提要求,于是之越緊張。”
《雷雨》劇組中飾演蘩漪的演員呂恩和于是之不同。呂恩對蘩漪同時代的女性并不陌生,而且看過1949年之前“中旅劇團”趙慧琛扮演的蘩漪。因此接到蘩漪這個角色時,呂恩剛開始還感到慶幸。進劇組后,通過用階級的觀點來分析人物,呂恩感到困惑了。周樸園家是資產階級,魯侍萍家是勞動人民。周家應該批判,魯家應該同情。蘩漪是資產階級的太太,也應該批判。然而曹禺在《雷雨· 序》中說蘩漪是值得贊美的。蘩漪是應該被批判還是應該被同情?呂恩在排練場徘徊游離。呂恩請教焦菊隱,焦菊隱說,按劇中作者的指示去行動。然而一進排練場,呂恩腦子里的雜念依然揮之不去。每周五工會小組開會,呂恩和于是之在會上一遍遍地反思。
演員呂恩(飾演蘩漪)
演員鄭榕也有同樣的苦惱:“那是在戲開排以后,由于我老想著人物的身份、派頭,導演指出我太硬、太躁,缺乏‘書卷氣’。”鄭榕為了培養角色的書卷氣,選了一些古詩詞來誦讀;為了培養“懷舊”的感情,從舊照片里翻出清末民初青年婦女的照片,畫下來放在桌前,作為魯侍萍的照片與之朝夕相處。鄭榕開始悟出一點人物的感覺,從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愛”邁開了進入角色的第一步。但是這樣的處理在當時是遭到非議的。有人說:“看不出誰是罪人。”鄭榕緊張了,開始懷疑自己的表演過于溫情。于是又開始有意識地把人物的態度變得強硬起來。25年后,北京人藝復排《雷雨》時,導演夏淳提醒鄭榕:“過去你演的周樸園從頭到尾沒有笑過。”
1954年第一版《雷雨》中飾演魯侍萍的是演員朱琳。第二幕“相認”一場,魯侍萍見到周樸園為什么要留下來呢?朱琳想不通,請教曹禺。鄭榕在接受筆者訪談時,回憶當年曹禺給朱琳講戲的情景:“朱琳想不通為什么侍萍見到周樸園要留下來‘相認’。朱琳沒有跳出階級這個圈子,認為這不合理,不想演。一天中午,朱琳在排練場支張床午睡。曹禺拿了個小板凳走過來。朱琳頭朝里躺著,曹禺坐在小板凳上耐心地跟朱琳說。曹禺的話對朱琳起了一些作用。”鄭榕對筆者講,作為院長和劇作者的曹禺當時顧慮很多,沒有給劇組講過課。于是之在一篇文章中,講述曹禺私下和演員談《雷雨》的情形:“在東安市場的一個角落,還有一家五七張桌子的小茶館。有一天,曹禺同志突然帶我們到那里去談《雷雨》的創作過程。他的去,我想一是為圖清靜,可以不受干擾;而更重要的是由于一顆大作家慣于關注各種生活的心。那天他談得自在,興致也濃,對我們以后排《雷雨》啟發極大。那一天,曹禺同志對《雷雨》的精辟講解,許多我至今不忘。”
1954年6月30日,北京人藝第一版《雷雨》在北京劇場首演,觀眾冒雨通宵排隊購票。
1959年,北京人藝將《雷雨》列為國慶十周年獻禮劇目。此次復排,將A組的于是之和呂恩換下,換上B組的蘇民和狄辛。為了突出反抗性,曹禺修改了劇本。第三幕增加了魯大海和魯侍萍的對白:魯大海對魯侍萍說:“我們要鬧出個名堂來,不要看他們這么霸道,周家,這種人的江山是坐不穩的。”魯侍萍說:“孩子,你老實點吧,媽的命夠苦了!”魯大海說:“媽,你別這樣勸我了,我們不能認命。”第四幕,原作是魯大海同意周萍把四鳳帶走,曹禺把這個情節改成魯大海讓魯侍萍把四鳳帶回家去,然后用仇恨的眼光瞪著周萍,咬牙切齒地說:“我們是人,不是畜生。”曹禺對劇本的修改,顯然是受當時思潮的影響。到了1962年演出時,大家的弦繃得更緊了。據鄭榕回憶:“那時侍萍的處理也加強了反抗的一面,如二人相認以后的臺詞:“誰指使你來的”(要怒目相對,似乎要追出其幕后的指使人)。“我看過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要面孔冰冷,唯恐對方藕斷絲連)。“好,好,好,那么,你現在要什么”(已經一刀兩斷,涇渭分明,視同路人)。1964年起,北京人藝停止演出《雷雨》!独子辍芬粍e舞臺就是十五年。
表演藝術家鄭榕(右) 新華社資料圖
第二版出了好演員
1979年,《雷雨》再次復排。這次復排,部分保留了第一版《雷雨》的演員班底:鄭榕的周樸園、蘇民的周萍、朱琳的魯侍萍、胡宗溫的四鳳。
1979年重排版《雷雨》盡管有突破,但是做得不徹底。其中一條是演員在舞臺上擠情緒,沒有擺脫直接表演本質的創作思想!独子辍费莩銮耙荒,1978年,美國劇作家阿瑟·米勒在首都劇場觀看鄭榕主演的《丹心譜》和朱琳主演的《蔡文姬》。英若誠請阿瑟·米勒提意見,阿瑟·米勒說你們的演員在舞臺上不會動思想。這句話對鄭榕和朱琳觸動很大。1979年,朱琳在一次座談會上發言時說:“我有這樣的體會:直到現在,我在臺上能真正把對方的話聽進去,動作看進去,產生感覺、動作、愿望,也不是簡單的事情。只要每次演出真正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就每次都有新鮮感,都能出現新的東西,就能保持表演上的青春。”
1979年復排版《雷雨》是北京人藝第一版《雷雨》的最后一次復排。
1989年,夏淳用全新陣容重排《雷雨》。第二版《雷雨》以全新視角解讀人物,向曹禺回歸。
曹禺 新華社資料圖
1989年7月4日,北京人藝重排《雷雨》建組。這是導演夏淳繼1954年、1959年和1979年之后第四次為北京人藝排演《雷雨》。這是一次全新重排,起用了全新的演員陣容:顧威飾演周樸園,龔麗君飾演蘩漪,濮存昕和吳剛飾演周萍,周鐵貞飾演魯侍萍,鄭天瑋飾演四鳳,韓善續飾演魯貴,高冬平飾演周沖,張福元和王剛飾演魯大海。顧威在接受筆者訪談時,多次提到夏淳對《雷雨》的貢獻:“我本來不想接,有顧慮。后來聽了夏淳對人物的分析,為我創造周樸園打開了一扇窗。夏淳說,周樸園是留學德國的帶有資產階級‘新’氣象的一家之主。造成悲劇的真正罪人不是周樸園,而是那張誰也沖破不了的社會黑網,周樸園也是那張黑網的犧牲品。周樸園并非存心折磨蘩漪,他是以自以為是的方式去‘愛’蘩漪,對周萍和周沖,周樸園也是以自以為是的方式去‘愛’。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懷念是真誠的,并非是虛偽做給別人看的。夏淳的話打消了我的顧慮,激發我不走前人老路進行新探索的熱情。夏淳老師60多歲了,導了幾十年《雷雨》,還能敢于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太不容易了!”
第二版《雷雨》是北京人藝《雷雨》演出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夏淳對人物個性化的深入解釋,擺脫了過去概念化的束縛,回到了人物的本性,回到了曹禺劇作的基點上。1989年10月28日,曹禺看完《雷雨》演出后,上臺與演員見面。曹禺說:“這次由青年演員們演得很不錯,有成績,看到了你們這一代年輕人,很高興。也非常感謝夏淳把我幾十年前寫的戲導得這么成功。”
第二版《雷雨》產生了好演員。鄭天瑋(飾演四鳳)和龔麗君(飾演蘩漪)的表演給觀眾帶來驚喜。1989年第二版《雷雨》是夏淳最后一次排演《雷雨》。1996年9月22日,夏淳病逝。同年12月13日,曹禺病逝。
三代同臺亮相
1997年,為紀念曹禺逝世一周年,北京人藝復排《雷雨》。這次復排,是導演夏淳逝世后,首次由顧威執導。73歲的鄭榕和74歲的朱琳應邀參加演出?紤]到兩位藝術家年事已高,劇院原本想讓鄭榕和朱琳只演前六場。后來在觀眾的一再要求下,又加演了六場。演出盛況空前,座無虛席。鄭榕回憶:“1997年紀念曹禺逝世一周年,再度演出《雷雨》,讓朱琳和我參加。抓住這次機會我做了最后的努力。這次演出自己完全以人物身份在生活,和過去的演出完全不同:不進入情緒,不表演形象。第四幕中說:‘今天一天,我突然悟到做人不容易太不容易了’時,一下抓到了周樸園的思想核心:開始他躊躇滿志地認為自己可以掌握全礦、全家,甚至全國的命運,現在連自己的命運也難以掌握了!”
導演顧威 劉平 攝資料圖
1997年的這次復排,導演顧威是按照1989年夏淳執導的第二版《雷雨》的演出版本,沒有做大的改動。從演出效果看,普遍認為這次復排在詮釋《雷雨》上,較之夏淳的版本更放開了,劇情的進展也變得更自然流暢了。這次復排成功的秘訣就在于導演顧威帶領劇組老老實實苦練內功,認認真真回歸曹禺。把力氣往劇本里邊使,從劇本中去發掘,去獲得新意。
2004年,北京人藝再次用全新陣容重排《雷雨》。按照歷史沿革,這是北京人藝的第三版《雷雨》。導演顧威在演員選擇上,保留了第二版的龔麗君,選定楊立新飾演周樸園,夏立言飾演魯侍萍,王大年飾演魯貴,白薈飾演四鳳,徐白曉飾演周沖,孫大川飾演魯大海。這次重排,導演顧威確定蘩漪是第一主角。這種處理,是有依據的,更進一步回歸原作的本意。
導演顧威為何要留住已經演了十五年蘩漪的龔麗君再演蘩漪,因為龔麗君飾演的蘩漪已經深入人心,觀眾已經將蘩漪和龔麗君畫上等號。
2019年8月13日,演員鄭榕在家中接受筆者訪談時說:“龔麗君塑造的蘩漪,是《雷雨》演出史上的一個高峰,是一個大轉折。龔麗君之前的蘩漪,大多都是按照1949年前‘中旅劇團’趙慧琛那樣表現人物的壓抑、陰鷙。龔麗君塑造了一個‘反抗性’的蘩漪,這是一個大轉變。這一次(指第三版《雷雨》——作者注)蘩漪的‘反抗性’和第二版又有很大不同。這一次龔麗君深挖下去,多層次展現了蘩漪內心的壓抑、痛苦和倔強。”2004年7月22日,北京人藝第三版《雷雨》在首都劇場首演。第三版的成功演出,讓觀眾看到這部偉大劇作正在走向新時代。
2019年10月,為紀念曹禺先生《雷雨》發表85周年和北京人藝首演《雷雨》65周年,北京人藝將再度演出《雷雨》。
(原標題:回歸曹禺的《雷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