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的力量 紀念卡米爾·圣·桑逝世百年音樂會
時間:2021年5月23日 19:30
地點: 中山公園音樂堂
指揮: 楊力
小提琴:高參
管風琴: 劉東萊
演奏:北京交響樂團
曲目:
1. B小調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 圣·桑
小提琴獨奏:高參
I. 不太快的快板
II. 小行板類似小快板
III.非常莊嚴的中板-不太快的快板
B小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是卡米爾·圣-桑題獻給西班牙小提琴大師薩拉薩蒂的兩部小提琴協奏曲之一,它創作于1880年,翌年這位西班牙小提琴大師在家舉行的私人音樂會上首演此曲。
本曲以其優美的旋律、嚴密的結構和生動的音樂形象受到人們的喜愛,是小提琴樂庫中重要文獻之一。作品共分為三個樂章。第一樂章:不太快的快板。第二樂章:頗似小快板的小行板。第三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
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快板將絢麗多姿、豐富優美的樂思有機地編織在奏鳴曲式中。圣-桑舍棄了古典協奏曲第一樂章的雙呈示部結構,以典型的浪漫主義筆法開始——在簡短的引子渲染出的富有戲劇性的氛圍中,獨奏小提琴以低沉、渾厚的音色直接呈示出第一主題,這個由八小節組成的旋律有著鮮明的輪廓、堅實的節奏和充沛的激情,這一切也構成了這個樂章的特征,因為第一主題在整個樂章中起著重要的支配作用。出現在E大調上的甜美的第二主題則主要是為第一主題的戲劇性提供對比和緩解,雖然這一主題本身有著難以言傳的美,表達出親切、細膩的情感,在有些人聽來,它同門德爾松筆下的某些動人旋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圣桑的這部小提琴協奏曲有著任何其他作品無法取代的特色和魅力,在獨奏小提琴的深情歌唱與樂隊富有表情的協奏中,處處洋溢著濃郁的詩意,閃爍著宛如印象派繪畫的那種千變萬化的光彩。這在第二樂章近乎小快板的小行板中體現得更加強烈。
第二樂章
圣桑在同19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之一萊奧波德·奧爾談到這部小提琴協奏曲時,將前后兩個快板樂章(即一、三樂章)比喻為山,而將中間的慢樂章比作湖。我們在聆聽這一樂章時想必能感到,作曲家本人的比喻同音樂在我們內心引起的感受多么契合!這個美妙的樂章確實令人想到清澈、平靜的水面,它是一首優美的船歌。作曲家以精湛的手法,在樂章開頭用短短三小節極為生動地描繪出平滑如鏡的水面和水天一色的景象,間或有微風掠過,水面泛起漣漪。獨奏小提琴在明亮的降B大調上歌唱出婉轉甘美的主題,這個令人難忘的旋律既是描摹景色、渲染氛圍的優美筆觸,也是人的心聲的最佳寫照。平緩起伏的旋律,輕輕搖曳的節奏,明朗宜人的音色,以及接在獨奏樂句之后的長笛和雙簧管的琵音進行,無不使這幅泛舟湖上的畫面更加真切,使這首船歌更加動人。對比性的中部轉到F大調上,音樂中增加了一些激動和緊張的因素,但這不過是天空中飄過的幾片浮云,或水面上刮過的一陣輕風,在它過后,一切平靜如初。將近結束時,獨奏小提琴以飄渺的泛音同木管樂器共同演奏一連串琵音,令人想到波光鱗鱗的水面,而基本主題的美妙片斷時隱時現,最終同晶瑩的琵音消失在遙遠的天際。
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準確的中板,莊嚴的,轉不太快的快板,轉更快的以獨奏小提琴帶有宣敘調性質的、情緒激昂的華彩樂句開始,樂隊在這些樂句間以氣勢宏大的漸強和強奏來加強戲劇性和緊張感。快板部分以樂隊演奏的堅定有力的節奏型開始,引出獨奏小提琴充滿動力感的第一主題,果斷的斷奏三連音和切分節奏賦予音樂以勢不可擋的熱情。之后是一段相對平緩的音樂,這個在此樂章中再未出現過的動機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二主題,而只是第二主題的前奏和先聲。當真正的第二主題由獨奏在燦爛的D大調上呈現時,木管樂器為其提供了湍急熱烈的支持,使之成為飽含激情的傾訴。在這個大致基于奏鳴曲式的自由而豐富的樂章中,當我們期待展開部出現時,卻聽到了一個完全由新的素材構成的插部,由樂隊弦樂先行呈示的悠長舒緩的歌唱線條充滿朦朧、悵惘的抒情美。獨奏接過了這一旋律,并同音色纖細、空靈的樂隊進行著凄婉的對話。樂章開頭的華彩樂句再度出現,引出簡潔的再現部,繼而在抒情插部的有力再現中達到高潮,先前那個柔美的抒情旋律一變而為輝煌的贊歌,在銅管樂器克制的陳述中蘊藏著巨大的威力。之后音樂的速度加快,獨奏與樂隊交相呼應地以第二主題的旋律素材發展起新的高潮,以此結束全曲。
2. C小調第三交響曲,Op.78 卡米爾·圣· 桑
I. 柔板-中庸的快板
II. 稍柔和
III.中庸的快板
IV.莊嚴的快板
管風琴:劉東萊
圣桑創作的第三交響曲受倫敦愛樂協會委托,作于1886年。因樂器編制加入了管風琴,有《管風琴》標題之稱。此曲1886年5月19日由圣桑指揮首演。共2個樂章,但這2個樂章中每一樂章包含4個樂章交響曲的兩部分內容。
第一樂章:慢板序奏轉主部中庸的快板,自由的奏鳴曲式。
第一部分,序奏中已展示了循環主題貫穿全曲的暗示,主部第一主題為以循環主題為中心的主題群。第二主題以降D大調呈示,它經發展,以F大調掀起高潮。相當于發展部的部分,主要處理第一主題群中的一個動機,加入循環主題的片斷。再現部將原型濃縮,第二主題再轉入F大調,以E大調重復后,加入序奏動機,徐徐趨于平靜。第二部分:稍慢的慢板,降D大調,近似三段體。先以風琴和聲為背景,大提琴以上弦樂奏優美的旋律主題,木管反復,小提琴奏主題變奏,加入其它樂器、風琴的變奏。中段展示循環主題,然后各件樂器將主題豐富再現,在降D大調主和弦上靜靜結束。
第二部分出現在降D大調上,這是再現的A-B-A三部結構。弦樂上波浪般的主題旋律推動著聽者的意識航行在波平如鏡的水面上,而管風琴的和聲背景仿佛兩旁高聳的峽谷,隨后,這個主題在管風琴和弦樂聲部間的此起彼伏造成極為安謐的夜的意象,織體極為簡潔凝重。驟然間對比中部的主題像豁然開朗的地平線般浮現了,星漢燦爛,共潮而生,這個起伏有致的優美曲調是圣-桑的神來之筆,也是純凈而緘默的法國氣質的律動。第一部分主題的核心動機像暗影一樣浮現、跳躍,帶來變化的再現,航行繼續著,這個室內樂般通體晶瑩的段落和前后的部分形成極大的對照,在管風琴的輕吟中悄然結束。
第二樂章:具諧謔曲風格,由中庸的快板與急板兩部分構成,c小調。
第三部分,中庸的快板為循環主題衍生的兩個主題的發展,至急板部分,C大調,出現3個動機而引出新主題,這個新主題與第一樂章慢板主題有聯系。然后中庸快板與急板部分再現。急板再現加入與慢板聯系的新主題后進入第二部分,其它主題動機加入進行卡農,又進入中庸的快板。低音弦樂以循環主題引出風琴C大調主和弦的莊嚴樂句,以對位方式變成圣詠風格。再轉為C大調快板,以賦格方式與卡農方式處理循環主題與旋律優美的主題而變成終曲,形成高潮后,在C大調主和弦上結束。
第四部分是最后的終曲。先前靜穆的連接主題作為引子被勢不可擋的斷奏而出,再次肯定管風琴上莊嚴明亮的C大調主和弦的偉岸。四手鋼琴撥出天國般玲瓏剔透的廣袤背影,而核心主題平靜地出現在弦樂齊奏上,無比巍峨,好似圣母院聳入云霄的塔尖,雍容而暢美,高貴而尊嚴。這是交響曲歷史上少有的壯麗神奇的輝煌音響,也是圣-桑內心世界的寫照。當這個第一主題呈示之后,一個賦格段作為連接部引出在木管聲部交替出現的B大調上的第二主題,悠揚輕快,錯落有致。展開部混合了核心主題各種形態,將其作對位式的組合。第二主題倒裝再現,構成拱形布局,連接部再次出現了引子的材料,經過反復申述和醞釀,第一主題以狂喜的面貌涌入,長大的屬和弦——主和弦的進行托起洪鐘般的全奏,在繽紛華麗的焰火似的陶醉中,勝利地完成了全曲。
楊力,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天津交響樂團常任指揮、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北京愛樂合唱團常任指揮。
1990年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1992年赴德國斯圖加特音樂學院學習,1997年獲得該校 “藝術家文憑”,在德期間獲卡拉揚獎學金。1998年指揮原創歌劇《舍楞將軍》,獲文化部“文華特別獎”及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特別獎”。2007年至今多次受邀擔任國際合唱比賽評委。多年來他與國內外許多著名音樂團體合作演出了大量的交響樂、歌劇、室內樂及合唱音樂會,并多次赴歐、美、亞及澳門、香港、臺灣等諸多國家和地區演出; 曾應邀參加了德國斯圖加特國際巴赫音樂節、澳門國際音樂節、北京國際音樂節、北京現代音樂節、莫斯科“紀念普希金誕辰200周年國際藝術節”的演出。2016年由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專著《現代指揮技法教程》。
高參先生已將自己塑造為一位精湛的藝術家,他的執著、奉獻的專業精神,還有超凡的才華在我眼里沒有疑問。”——世界著名指揮大師 柯爾特·馬蘇爾 “
聽你的演奏簡直是一種享受”——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師 奧古斯丁•杜梅
高參
著名青年小提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中國音協小提琴學會理事。他的老師包括中國小提琴教育泰斗林耀基教授,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柯爾特·薩斯曼斯豪斯教授,以及小提琴大師扎克哈爾·布朗教授。
2015年他應邀在博鰲亞洲論壇閉幕式上為國家領導人和 17國元首、以及上千名中外政商領袖嘉賓演出。2017年 5月,高參首次登臺柏林愛樂大廳以及漢堡音樂廳,由德累斯頓音樂學院院長 FlorianUhlig擔任鋼琴伴奏,音樂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年,他攜保利室內樂團在科隆大教堂演奏了巴赫第二無伴奏組曲,成為第一位在該教堂獨奏的中國小提琴家。
他合作的樂團包括德國柏林交響樂團、美國休斯頓交響樂團、德國羅斯托克愛樂樂團、意大利圣卡洛歌劇院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中國電影樂團、廣州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等;并在波恩貝多芬音樂節、瑞士維爾比耶音樂節、奧地利薩爾斯堡音樂節、意大利博洛尼亞音樂節、韓國 Tongyeo ng音樂節等演出。得到了余隆、鄭小瑛、張國勇、俞峰、胡詠言、邵恩等指揮泰斗的肯定。中國錄音藝術與唱片學會在全國發行了他的多張演奏專輯發燒唱片。
高參是瑞士維爾比耶音樂節官方大使,同時他是中國國內享有聲譽的保利 WeDo音樂藝術教育項目聯合創始人及音樂總監。他曾是中央音樂學院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并在 2007-2012年擔任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音樂學院客席教授(ExchangeFaculty),創下過去十年來唯一一位中國小提琴家同時在中美兩國頂級音樂學府任教的紀錄;在頻繁演出的同時,他的講學也從未間斷,他在中國國家大劇院、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音樂學院、意大利米蘭國立大學、菲律賓國家藝術中心、香港教育學院、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美國森特維利藝術中心、臺北市立大學等教育機構舉辦公開課、 Workshop以及專題講座。
他目前所使用的小提琴是由美國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協會贊助的 1617阿瑪蒂小提琴。這把珍貴的小提琴首演了貝多芬眾多室內樂作品,包括著名的第 18號弦樂四重奏第二首,是保存至今為數不多的貝多芬本人聆聽過的小提琴。其背板至今完整保留的普魯士羅伯克沃茲親王家族的原始火漆已超過在四百年。
在 2018/2019年,高參獲選中法青年領袖,和兩方代表共同受到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的親切接見,也是中方成員中唯一的藝術界代表。
劉東萊,管風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附中大學鋼琴,20歲留學意大利都靈音樂學院,取得鋼琴和管風琴專業畢業。1998年夏季被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邀請回國在北京音樂廳和廣州星海音樂廳參演圣桑第三管風琴交響曲。后陸續與國內多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包括中國愛樂樂團,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深圳交響樂團等。
北京交響樂團簡介:
被譽為“首都明珠交響樂團”的北京交響樂團,成立于1977年10月,隸屬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上世紀90年代,北京交響樂團在時任藝術總監譚利華的領導下,進行了重大改革與調整。2020年聘請我國著名指揮家、打擊樂演奏家李飚擔任藝術總監和首席常任指揮。作為中國首都北京音樂文化的親歷者、見證者和創造者,該團在成立和發展的43年中,憑借高度的職業化標準、嚴謹的演奏技藝、豐富廣泛的曲目和深厚的音樂修養,使得北京交響樂團成為中國最受歡迎和國際頗有影響力的樂團之一,贏得了世界性的廣泛關注與贊譽。
北京交響樂團多次代表國家及首都參與大型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并多次出訪德國、英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捷克、波蘭、克羅地亞、匈牙利、土耳其、斯洛文尼亞、塞爾維亞、韓國等國,并在全國各地和港澳臺舉辦巡回演出。2001年至2017年八度載譽完成了歐洲巡演,獲得歐洲評論界極高的評價。2013年樂團首次登上美洲大陸,對墨西哥、美國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巡演,美國發行量最大的華盛頓郵報通欄標題稱——“北京交響樂團掀起古典音樂熱潮”。
北京交響樂團從1994年就開始致力于廣泛而深入的普及交響音樂會。其足跡遍及北京的軍營、廠礦、學校、社區以及中國的各大音樂廳和高等院校。在二十多年的普及足跡中,北京交響樂的普及音樂會多達近千場,涉及不同職業和不同年齡的觀眾人數上百萬人次。2016年,由北京交響樂團發起的“首都市民音樂廳”,倡導“百姓身邊的交響樂”,推動古典音樂走進首都市民的日常生活,成為首都公共文化的惠民品牌。
溫馨提示:
1.本場演出謝絕1.2米以下兒童憑票入場;
2.一旦支付成功,視為已經購票,恕不退換,敬請諒解,請審慎購買!
3.請您佩戴好口罩,和他人之間始終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防疫期間采取交叉隔座售票,請對號入座,并盡量避免隨意走動。
購票須知:
1實名制購票:
購票時每張演出票需綁定一位觀演人證件號碼(身份證、護照、臺胞證、軍官證、士兵證五選一),每個購票賬號可添加多個觀演人,每張票對應一位觀演人。(如一個賬號購買2張票需要添加兩位觀演人)
2.添加常用觀演人請前往中山音樂堂官網或微信公眾號完成。
3.請確保添加常用觀演人信息真實有效,添加后則無法修改(如需刪除請電腦端登錄中山公園音樂堂官網),請謹慎填寫;一旦購票成功,觀演人則無法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