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1. 本場演出謝絕1.2米以下兒童憑票入場;
2. 一旦支付成功,視為已經購票,恕不退換,敬請諒解,請審慎購買!
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
◆ 古琴、琴歌:喬珊 ◆ 指揮、作曲:關迺忠 ◆ 交響樂團:中國電影交響樂團 【曲目】 《流水》 據《天聞閣琴譜》 管平湖演奏譜 許健記譜 《離騷》據《神奇秘譜》 管平湖打譜 王迪記譜 《廣陵散》 據《神奇秘譜》 管平湖打譜 王迪記譜 《離騷》(古琴與交響樂隊)作曲 關迺忠
交響詩《琴詠春秋》 作曲 關迺忠 第一樂章 《大風歌》(詞 劉邦) 第二樂章 《短歌行》(詞 曹操) 第三樂章 《詠梅》(詞 陸游、毛澤東) 第四樂章 《沁園春•雪》(詞 毛澤東) 喬 珊 古琴演奏家 琴歌藝術家 國際中國音樂家聯合會副主席 國際古琴學會會長 喬珊1962年出生于北京。1985年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師從于古琴大師管平湖嫡傳弟子王迪。 管平湖先生的古琴演奏以吟猱見長,琴風高古剛健,沉穆雄渾,指力強勁,吟猱得法,節奏嚴謹,韻律方正。他不僅以琴藝精湛聞名于世,琴學造詣也極深,特別在發掘古譜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廣陵散》、《碣石調幽蘭》、《離騷》、《大胡笳》、《胡笳十八拍》、《秋鴻》、《欸乃》等許多著名古琴大曲,均由他率先發掘打譜,通過他的艱苦努力,使這些絕響已久的古琴曲得以重新恢復了藝術生命。 喬珊深得“管派”古琴精髓,其演奏風格既雄健瀟灑,又不失宛轉含蓄,充分繼承了管派古琴演奏中右手勁健清剛,出音沉厚的特點,而左手取音風格也較明顯,尤其是吟猱多用方直而少用圓柔,“綽”、“注”簡練,多取短而少取長,取音顯得古樸簡潔。代表曲目《離騷》、《流水》、《廣陵散》等。 著名古琴家王迪作為管平湖先生的嫡傳弟子,在琴歌的挖掘、整理、創作等方面亦有開創之功。在她的教導和影響下,喬珊總結了琴與歌相和相融的經驗,其琴歌演唱古韻雋永,委婉動人。代表作品有《胡笳十八拍》、《釵頭鳳》、《陽關三疊》、《關山月》等。 喬珊在琴歌藝術領域不斷探索,除了繼承傳統琴歌“自彈自唱”的形式之外,還與作曲家共同創作琴歌新作品,并將古琴與民族管弦樂隊、交響樂團、西洋樂器等創新合作,進行大型舞臺演出。其中,古琴與民族管弦樂團交響詩《琴詠春秋》曾先后受邀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成功演出。 近三十年來,喬珊一直致力于在海內外推廣古琴藝術,加強國際文化交流,陸續與中國交響樂團、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臺灣高雄國樂團、澳門中樂團、天津民族樂團等合作演出。曾出訪二十多個國家,成功地舉辦古琴獨奏與協奏音樂會。
【藝術歷程年表】 1978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師從于琵琶大師王范地。 1981年進入中國音樂學院民樂系古琴專業,師從于古琴家、著名中國音樂研究學者王迪,1985年畢業。 1988年,由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喬珊古琴琵琶獨奏音樂會》,中央樂團協奏演出交響詩《離騷》、《普庵咒》;為飛利浦唱片公司錄制首張古琴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唱片《離騷》、《普庵咒》;為雨果唱片公司錄制了古琴與民族樂隊《空山憶故人》。 1989年,獲香港市政局邀請與香港中樂團合作演出三場《琴韻》音樂會。 1990年,移居香港,曾在香港演藝學院教授古琴。 1993年,在臺北由臺灣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喬珊古琴獨奏音樂會》;與臺灣高雄國樂團合作赴東歐及北美演出。 1994年,移居加拿大,先后和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管弦樂團、哥倫比亞中樂團等音樂團體合作演出。 1995年在溫哥華創辦“加拿大九嶷琴社”。多次舉辦雅集、講座,影響了一大批海外華人及西方的古琴愛好者。 2002年在溫哥華舉辦以古琴、詩、書畫結合多媒體形式的音樂會,大力推廣古琴文化。 2003年,獲新加坡華樂團邀請,與其合作首演了著名作曲家關乃忠的新作品:古琴、琴歌與中樂隊大型交響詩《琴詠春秋》。 2004年,美國FIM唱片公司推出了喬珊的古琴與琴歌專輯《古琴新韻》。其中最具影響的作品為關乃忠創作的古琴與鋼琴的雙協奏曲《太極》。此專輯獲國際錄音協會“天際唱片獎”。 2005年,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的“中國新春民族音樂會”上演出了古琴與民族管弦樂隊交響詩《琴詠春秋》。 2006年,在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意大利羅馬辛納波利紀念音樂廳再次成功演出交響詩《琴詠春秋》。 2007年,與香港中樂團合作,演出交響詩《琴詠春秋》;赴北歐多國及俄羅斯進行中外文化交流演出。 2008年,回國推廣古琴藝術,在上海開設古琴館教授古琴并舉辦多場音樂會。 2011年,在上海創辦“鏡觀古琴館”及喬珊古琴藝術中心,專注于傳承“管派”古琴藝術,推廣古琴和琴歌文化。先后在上海賀綠汀音樂廳、東方藝術中心等舉辦多場古琴獨奏音樂會及喬珊師生音樂會。 2015-2017年,策劃舉辦第一屆、第二屆“平湖杯”古琴藝術展演,并舉辦多場【管平湖紀念音樂會】。 2017年,編著《管平湖古琴曲譜集》,中國書店出版社出版。 2018年,應邀與香港中樂團合作,演出古琴與樂隊《離騷》。
關迺忠 1939年出生于北京。父親關紫翔是知名小提琴家,他自幼受父親及德國鋼琴教授古柏克的嚴格音樂教育,17歲進入中國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61年畢業。 關氏曾擔任中國東方歌舞團指揮及駐團作曲家,中國藝術團駐團作曲家,北京藝術團及中國歌舞團指揮。1979年移居香港,86年至90年任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1990年移居臺灣,任高雄市國樂團指揮。關氏曾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央廣播交響樂團、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隊、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中央民族樂團、中央廣播民族樂團、中央廣播合唱團、上海民族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臺灣聯合實驗管弦樂團、臺灣省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臺灣國家實驗國樂團、新加坡華樂團、澳門中樂團等樂團合作演出及錄制唱片。 近年他又指揮中國音樂學院華夏民族樂團、天津民族樂團等兩次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中國新春音樂會,并在漢諾威、漢堡、米蘭、羅馬、悉尼、墨爾本、東京、新加坡、紐約、紐倫堡、盧森堡、開羅、亞歷山大等世界著名音樂廳演出中國民族音樂會。 關氏主要作品包括交響樂四部、大型樂隊作品24部、舞劇兩部、交響大合唱三部、中小型樂隊作品、古典及民間樂曲之改編曲、舞蹈音樂及電影音樂及歌曲等過百首。他指揮、作曲與編曲的唱片超過40張,其中有三張唱片獲得中國唱片協會“金唱片”、國際錄音協會“天際唱片大獎”、“亞洲十大發燒唱片”等獎項。 一九九四年關氏移居加拿大,繼續其音樂創作并經常到中國、香港、臺灣、新加坡、澳門等地指揮演出和錄制唱片。近年的主要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北國情懷》、《第三交響樂》、《第四交響樂》、《大提琴小協奏曲》、交響樂畫《孔雀》、《第五鋼琴協奏曲》、雙打擊樂協奏曲《龍年新世紀》、管子協奏曲《逍遙游》、古琴及琴歌和樂隊的交響詩《琴詠春秋》、《第二二胡協奏曲-追夢京華》、芭蕾舞劇《不死傳奇》、琵琶協奏曲《飛天》等。關氏的交響組曲《拉薩行》先后三度獲得香港作曲和作詞家協會頒發的“CASH最廣泛演出金帆獎-本地正統音樂作品”,其的《月圓花燈夜》、《豐年祭》、《山地印象》等也獲得該獎項。交響音畫《孔雀》獲選為《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中國電影交響樂團 中國電影樂團成立于1949年4月,作為一直活躍在我國樂壇,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樂團,中國廣播電影交響樂團曾先后與美國、德國、法國、日本、菲律賓、俄羅斯、意大利等國外著名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舞蹈家合作演出了交響音樂會、世界著名歌劇、芭蕾舞劇等中外經典作品。近年來,更是創作了多臺觀眾喜聞樂見的大屏幕視聽電影音樂會,以及輕音樂會等多種形式的音樂會,為弘揚民族音樂,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做出了積極貢獻。 【曲目介紹】 《流水》 據《天聞閣琴譜》 管平湖演奏譜 許健記譜 《列子•湯問》記載:伯牙善彈琴,鐘子期善聽琴。一次伯牙彈了一首高山屹立、氣勢雄偉的樂曲。鐘子期贊賞地說:“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彈了一首驚濤駭浪、洶涌澎湃的曲子,鐘子期又說:“洋洋乎志在流水”。鐘子期能深刻地領會樂曲的內涵。從此他們倆結成了知音,傳為千古佳話。 據文獻記載,自唐代以后,《高山》與《流水》分為兩個獨立的琴曲。曲譜初見于明代《神奇秘譜》(一四二五年)上卷太古神品;載于《百瓶齋琴譜》(一八五六年)與《天聞閣琴譜》(一八七六年)中的《流水》均為清代川派琴家馮彤云傳與張孔山,其后再傳而衍生出不同的兩個傳譜本;該曲是在《神奇秘譜》本的《流水》基礎上加以發展,特別是在第六段中的七十二滾拂,繪聲繪色地展現出一幅波濤起伏,洶涌湍急,奔騰澎湃的畫面。
《離騷》 據《神奇秘譜》 管平湖打譜 王迪記譜 晚唐陳康士根據屈原同名長詩而作。由管平湖定拍、定節奏并演奏的《離騷》,具有古樸蒼勁、深沉含蓄的風格。第二段在低音區出現的音調,凄涼而壓抑;它與第三段表現憤慨的音調交替變化出現,并不斷加入新的音調,使人感到悲愁交加,層層曲折。第七段一掃沉悶的氣氛,豪放自若,有不為天地所累之慨!肚賹W初津》在《離騷》后記中,以“始則抑郁,繼則豪爽”的評語,比較準確地概括了此曲的情操和格調。
《廣陵散》 據《神奇秘譜》 管平湖打譜 王迪記譜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古琴曲中唯一具有“矛戈殺伐”之氣的琴曲。因其技巧繁難,堪稱“琴曲之冠”。據《琴操》所載,曲意源自古時的《聶政刺韓王曲》,魏晉琴家嵇康以善彈此曲著稱。 此曲最早收錄在明•洪熙(公元―四二五年)朱權(臞仙)輯刊的大型譜集《神奇秘譜》上卷太古神品中。據《琴操》(公元―八〇〇年本)記載:戰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因延誤日期,而慘遭殺害。聶政立志為父報仇,入山學琴十年,身成絕技后四處演奏,名揚韓國,韓王召他進宮演奏,聶政終于實現了刺殺韓王報仇的夙愿,自己毀容而死。后人根據這個故事,譜成琴曲,慷慨激昂,氣勢宏偉,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廣陵散》在清代曾絕響一時,建國后由我國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據《神奇秘譜》整理、打譜,使這首奇妙絕倫的古琴曲音樂又回到了人間。全曲貫注一種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紛披燦爛,戈矛縱橫”。
《離騷》 (古琴與交響樂隊)作曲 關迺忠 《離騷》原有一首同名之古琴曲,但為古琴與樂隊所寫交響詩《離騷》,只是采用了原古琴曲中的兩個簡單的主題,用奏鳴曲式發展成全曲。引子采用第一主題寫成,表現探索與迷茫。呈示部中的第一主題是充滿活力和沖勁的。第二主題則表現了對真善美的追求,發展部中兩主題交替發展引向高潮,再現部中第一主題變為悲劇性的,而第二主題則似在萬念俱灰中帶來―絲希望,但繼而又變為悲劇性,結尾部中引子中的探索形象又出現,而全曲在悲憤中結束。全曲表現了屈原的一生追求,也即是《離騷》的精神所在。 交響詩《琴詠春秋》 (古琴與樂隊)作曲 關迺忠 第一樂章 《大風歌》 《大風歌》(漢)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第二樂章 《短歌行》 《短歌行》(東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䜩,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第三樂章 《詠梅》 《卜算子•詠梅》 (南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第四樂章 《沁園春•雪》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驕,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