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合唱團《無聲共鳴·星空回響》音樂會 時間:2025.09.12 周五 19:30 場館:北京市 | 中山音樂堂 票價:80/180/280/380/480/580 微信訂票:18515362586 電話訂票:010-66552100,010-66552258
演出介紹
2025年9月12日 周五 19:30
中山公園音樂堂
無聲合唱團《無聲共鳴·星空回響》音樂會
指揮:李博
演出音樂人:張詠、丁漫江、馬少輝、孟奇、史寧
無聲合唱團團員:俸一茜、何青東、蔣鯉鴻、孔鑫藝、李晨希、李占杰、梁成軒、陸成軍、莫顯華、譚哲瀚、王慧玲、楊微微、于家智、于世玲、周兵兵
視覺白話指導:馮剛
詩歌指導:李柏霖
曲目:
開場視頻
第一幕 同頻的療愈(療愈樂器與聲音表演約15分鐘)
第二幕 非遺之聲(非遺南音改編音樂表演)
1、希聲組曲
希聲(選自蔡雅藝先生創作南音曲集《清涼歌集》之山色改編約3分鐘)
醉落花(選自南音名譜《八面金錢經》第六節改編約4鐘)
2、嘻戲 (選自南音名譜《梅花操》第五節萬花竟放改編約5分鐘)
第三幕 震動身心(打擊樂器表演約5分鐘)
(手語環節)
第四幕 詩與遠方(手語朗誦原創詩歌+詩人音樂)
1、《你是一片葉子》…等詩朗誦約15分鐘
2、《送別》李叔同創作名曲改編約5分鐘
第五幕 希望(結束曲約5分鐘)
無聲合唱團
無聲合唱團是由藝術家李博和音樂人張詠于2014年在廣西發起的以聽障孩童為主的一個藝術團體,旨在激發聽障孩童的藝術潛能,讓聽障孩童以自己的方式發出自己的聲音。2017年,在凌云縣禮堂第27次助殘日2017 年 5 月 21 日,無聲合唱團要在凌云縣禮堂第一次登臺,只有一分鐘的演出,那天孩子們特別緊張。2018年,在廈門龍舟唱晚音樂節 第一次去南寧,第一次離開廣西,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坐輪船,第一次坐高層巴士,第一次進游樂園,第一次看海......那次演出使孩子們自信了很多很多。2018年8月4日,無聲合唱團登上了北京音樂廳的舞臺,在“你好,英格蘭── 英國童聲合唱團專場音樂會”中作為嘉賓,演唱原創作品《無聲三部曲》。2019年,無聲合唱團參加成都無定義音樂節和先鋒的音樂人們繼續傳遞著能量。2019年3月,在中央電視臺《經典詠流傳》節目中演出原創曲目《畫·無聲》。2019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制作的廣播特寫《無聲合唱團》第23屆麥魯利奇獎 23th Prix Marulicby。2019年,李博成立非營利機構北京市房山區無聲文化藝術發展中心。2022年,無聲合唱團獲得第二屆華茂美堉獎。2023年4月,跟隨老團員到桂林市聾啞學校繼續無聲合唱團。2024年12月,在漓江歌劇院演出。
李博
2006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第三工作室,現工作和生活于北京。
2008年獲瑞士巴塞爾“明日之星”,2007年獲得法國巴黎皮爾卡丹藝術中心“最佳國外藝術家”獎,2006年獲得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創作“一等獎”和中央美術學院“學院之光”獲得“藝術傳承獎”。 2007年到2014年曾在北京,上海,倫敦,中國臺北,巴黎,新加坡,舉辦個展。2008年開始以一部分作品聲音作為媒介,用頻率的表達,與音樂,噪音,多媒體一起合作聲音藝術,尋找超越聽覺的聲音表達。
2008年,李博和資深音樂人張詠聯合發明了第一個貝斯與古琴融合的樂器“chen”,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13年底,李博和張詠發起無聲合唱團,并持續至今。
發起人 張詠
張詠1972年出生于河南洛陽,現居北京,職業音樂人。2006-2010在子曰.瑪雅.歇斯.woodie alan等樂隊擔任貝斯手。2008年和藝術家李博一起創造新樂器“chen”并組建“水上樂隊”創作新樂器實驗音樂。2013年共同組建“無聲合唱團”2018年在北京音樂廳公演。2012年組建“古人樂隊”繼續創作新樂器實驗音樂。2015年樂隊在李博個展上首次演出。2015年師承南音非遺傳承人蔡雅藝先生學習傳統南音。參加“南音雅藝”社團,做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融合與創作。2016年聲音作品參與北京今日美術館“假園”藝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