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無國界,盛世有華章。今年六月,古琴演奏家喬珊將以七弦古琴,講述一段“古琴的前世與今生”故事:用中國傳統文化中位列“四藝”之首的古琴與西方交響樂進行對話,以音符、以樂章、以琴歌奏響一段古樸、和美的“華夏正音”,呈現出一派恢宏大氣的文化承載。
著名古琴演奏家喬珊作為世界一流的獨奏者,不僅在古琴傳承和傳統演奏中不斷探索,也是古琴音樂多元化的積極倡導者,是當代第一位將琴、歌、樂隊形式結合的演奏和演唱者。在這場難得一見的音樂會中,我們不僅能欣賞到具有“管派”古琴藝術特色的傳統古琴名曲《流水》、《離騷》、《廣陵散》等,還將欣賞到由著名作曲家關迺忠先生作曲、由知名交響樂團參與演出的大型交響詩《琴詠春秋》和《離騷》。

值得一提的是,交響詩《琴詠春秋》曾先后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意大利羅馬公園音樂中心辛納波利音樂廳等演出,獲得極大成功,受到當地樂迷的推崇與盛贊。在中西文化日漸交融的今天,古琴藝術作為我國傳統音樂形式的一種,也在時代中書寫了它獨特的歷史與價值。
佛教 浮云花紋 分割線
喬珊
古琴演奏家 琴歌藝術家 國際中國音樂家聯合會副主席 國際古琴學會會長
喬珊1962年出生于北京。1985年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師從于古琴大師管平湖嫡傳弟子王迪。 管平湖先生的古琴演奏以吟猱見長,琴風高古剛健,沉穆雄渾,指力強勁,吟猱得法,節奏嚴謹,韻律方正。他不僅以琴藝精湛聞名于世,琴學造詣也極深,特別在發掘古譜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廣陵散》、《碣石調幽蘭》、《離騷》、《大胡笳》、《胡笳十八拍》、《秋鴻》、《欸乃》等許多著名古琴大曲,均由他率先發掘打譜,通過他的艱苦努力,使這些絕響已久的古琴曲得以重新恢復了藝術生命。 喬珊深得“管派”古琴精髓,其演奏風格既雄健瀟灑,又不失宛轉含蓄,充分繼承了管派古琴演奏中右手勁健清剛,出音沉厚的特點,而左手取音風格也較明顯,尤其是吟猱多用方直而少用圓柔,“綽”、“注”簡練,多取短而少取長,取音顯得古樸簡潔。代表曲目《離騷》、《流水》、《廣陵散》等。 著名古琴家王迪作為管平湖先生的嫡傳弟子,在琴歌的挖掘、整理、創作等方面亦有開創之功。在她的教導和影響下,喬珊總結了琴與歌相和相融的經驗,其琴歌演唱古韻雋永,委婉動人。代表作品有《胡笳十八拍》、《釵頭鳳》、《陽關三疊》、《關山月》等。 喬珊在琴歌藝術領域不斷探索,除了繼承傳統琴歌“自彈自唱”的形式之外,還與作曲家共同創作琴歌新作品,并將古琴與民族管弦樂隊、交響樂團、西洋樂器等創新合作,進行大型舞臺演出。其中,古琴與民族管弦樂團交響詩《琴詠春秋》曾先后受邀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成功演出。
近三十年來,喬珊一直致力于在海內外推廣古琴藝術,加強國際文化交流,陸續與中國交響樂團、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臺灣高雄國樂團、澳門中樂團、天津民族樂團等合作演出。曾出訪二十多個國家,成功地舉辦古琴獨奏與協奏音樂會。 關迺忠
1939年出生于北京。父親關紫翔是知名小提琴家,他自幼受父親及德國鋼琴教授古柏克的嚴格音樂教育,17歲進入中國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61年畢業。 關氏曾擔任中國東方歌舞團指揮及駐團作曲家,中國藝術團駐團作曲家,北京藝術團及中國歌舞團指揮。1979年移居香港,86年至90年任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1990年移居臺灣,任高雄市國樂團指揮。關氏曾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央廣播交響樂團、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隊、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中央民族樂團、中央廣播民族樂團、中央廣播合唱團、上海民族樂團、香港小交響樂團、臺灣聯合實驗管弦樂團、臺灣省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臺灣國家實驗國樂團、新加坡華樂團、澳門中樂團等樂團合作演出及錄制唱片。 近年他又指揮中國音樂學院華夏民族樂團、天津民族樂團等兩次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中國新春音樂會,并在漢諾威、漢堡、米蘭、羅馬、悉尼、墨爾本、東京、新加坡、紐約、紐倫堡、盧森堡、開羅、亞歷山大等世界著名音樂廳演出中國民族音樂會。 關氏主要作品包括交響樂四部、大型樂隊作品24部、舞劇兩部、交響大合唱三部、中小型樂隊作品、古典及民間樂曲之改編曲、舞蹈音樂及電影音樂及歌曲等過百首。他指揮、作曲與編曲的唱片超過40張,其中有三張唱片獲得中國唱片協會“金唱片”、國際錄音協會“天際唱片大獎”、“亞洲十大發燒唱片”等獎項。 一九九四年關氏移居加拿大,繼續其音樂創作并經常到中國、香港、臺灣、新加坡、澳門等地指揮演出和錄制唱片。近年的主要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北國情懷》、《第三交響樂》、《第四交響樂》、《大提琴小協奏曲》、交響樂畫《孔雀》、《第五鋼琴協奏曲》、雙打擊樂協奏曲《龍年新世紀》、管子協奏曲《逍遙游》、古琴及琴歌和樂隊的交響詩《琴詠春秋》、《第二二胡協奏曲-追夢京華》、芭蕾舞劇《不死傳奇》、琵琶協奏曲《飛天》等。關氏的交響組曲《拉薩行》先后三度獲得香港作曲和作詞家協會頒發的“CASH最廣泛演出金帆獎-本地正統音樂作品”,其的《月圓花燈夜》、《豐年祭》、《山地印象》等也獲得該獎項。交響音畫《孔雀》獲選為《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中國電影交響樂團
中國電影交響樂團成立于1949年4月,作為一直活躍在我國樂壇,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樂團,中國電影交響樂團曾先后與美國、德國、法國、日本、菲律賓、俄羅斯、意大利等國外著名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舞蹈家合作演出了交響音樂會、世界著名歌劇、芭蕾舞劇等中外經典作品。近年來,更是創作了多臺觀眾喜聞樂見的大屏幕視聽電影音樂會,以及輕音樂會等多種形式的音樂會,為弘揚民族音樂,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做出了積極貢獻。
佛教 浮云花紋 分割線
演出信息
2018年6月29日 晚7:30 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 古琴的前世與今生—喬珊琴韻交響詩《琴詠春秋》《離騷》 票價:50/100/180/280/380/580(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
古琴、琴歌:喬珊 指揮、作曲:關迺忠 交響樂團:中國電影交響樂團
【曲目】 上半場 《流水》 據《天聞閣琴譜》 管平湖演奏譜 許健記譜 《離騷》據《神奇秘譜》 管平湖打譜 王迪記譜 《廣陵散》 據《神奇秘譜》 管平湖打譜 王迪記譜 《離騷》(古琴與交響樂隊)作曲 關迺忠 下半場 交響詩《琴詠春秋》 作曲 關迺忠 第一樂章 《大風歌》(詞 劉邦) 第二樂章 《短歌行》(詞 曹操) 第三樂章 《詠梅》(詞 陸游、毛澤東) 第四樂章 《沁園春•雪》(詞 毛澤東)
 |